当前位置: 首页 > 主题宣传 > 四海声评

四海声评|盛世阅兵为和平

“网事津评”微信公众号   |  2025-09-04 16:21:40

9月3日,天安门广场旌旗猎猎,80响礼炮震彻云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此隆重举行。这场跨越时空的纪念,不仅是对14年浴血奋战的回望,更是对“和平”这一人类共同价值的坚定捍卫。80年前,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长城,赢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世界和平筑牢根基;80年后,我们当以抗战精神为指引,以实力护和平、以合作谋共赢、以传承续薪火,让和平的光芒照亮人类前行之路。

抗战胜利是和平的“奠基礼”,以民族牺牲筑牢人类正义防线。“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14年抗战历程中,中国人民用不屈意志书写了和平的悲壮序章。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中孤身战斗至最后一刻,胃里只有枯草、树皮与棉絮,却始终未向侵略者低头;“刘老庄连”82名官兵面对千余名日伪军,以“人在阵地在”的决心殊死搏斗,全部壮烈牺牲;百团大战中,八路军战士以“势如破竹”的气势攻克日军据点,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无数先烈用生命诠释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最终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更重要的是,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长期牵制日军主要兵力,以3500多万同胞伤亡的巨大牺牲,为全球反法西斯力量争取了战略主动,推动人类文明从战争阴霾中走出。和平从不是凭空而来,它是用鲜血浇灌的果实,是用牺牲捍卫的正义,必须永远铭记、倍加珍视。

实力是和平的“守护神”,以强军之姿筑牢国家安全屏障。“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此次阅兵中,45个方(梯)队依次亮相,新型坦克、无人智能装备、高超声速武器等现代化装备集中展示,不仅是人民军队奋进建军百年的崭新亮相,更是中国以实力捍卫和平的坚定宣示。从抗战时期的“土枪土炮”到如今的“大国重器”,中国军队的发展始终围绕“守护和平”这一核心——陆军方队威武雄壮,彰显陆地防卫的钢铁意志;火箭军方队昂首阔步,筑牢战略威慑的安全基石;维和部队方队步履铿锵,展现参与全球安全治理的大国担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部队”,全军将士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不是为了穷兵黩武,而是为了防止历史悲剧重演,为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筑起坚不可摧的屏障,为世界和平提供更坚实的安全保障。当受阅官兵齐声高呼“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应,更是对和平的庄严承诺。

合作是和平的“连心桥”,以命运与共破解全球安全难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历史警示我们,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唯有平等相待、守望相助,才能消弭战争根源。62位外国领导人及有关国家高级代表、国际组织负责人、前政要应邀出席大会,既是对中国抗战历史贡献的认可,更是对全球和平合作的期盼。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促进区域安全合作,依托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助力全球发展,派遣维和部队助力地区和平——中国从不搞霸权主义,而是以“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推动各国超越隔阂与对抗,共同应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只有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守望相助,才能维护共同安全”,这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更是面向未来的全球治理方案。

传承是和平的“接力棒”,以精神薪火照亮民族复兴征程。“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阅兵式上,年轻的受阅士兵斗志昂扬,坚定的眼神是对和平的珍视与对未来的自信。这些年轻人或许未曾亲历战争,但抗战精神早已融入血脉。伟大抗战精神不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代代相传的精神密码,它激励着当代青年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面对复兴路上的风高浪急;以“众志成城”的信念,凝聚起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先烈最好的告慰,就是守护好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让中华民族在和平发展中迈向伟大复兴。

80载岁月流转,抗战的烽火虽已远去,但和平的初心从未改变。从天安门广场上飘扬的五星红旗,到受阅部队威武的身影,从各国嘉宾齐聚的盛景,到青年一代昂扬的姿态,无不昭示着:中华民族始终是和平的守护者,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当以伟大抗战精神为灯,以和平信念为帆,在民族复兴的航程中,为世界和平书写更多中国担当、贡献更多中国力量。(作者:天津市河北区建昌道街道办事处 张运海)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