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端午佳节,粽香裹着艾草的清甜,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顺着岁月长河漫溯而来。这个传承千年的节日,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也凝聚着奋进向前的精神力量,激励我们以昂首之姿面向未来。
端午节是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从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千古绝唱,到伍子胥忠心谏言却遭赐死的历史悲剧,再到白娘子端午饮雄黄酒现原形的民间传说,端午节串联起中华文明的精神脉络与民间智慧,在我们的记忆中代代相传。屈原投江的悲壮,伍子胥自刎的坚守,诉说着古人对正义、忠诚的不懈追求,凝聚着文人志士对家国大义的坚守,白娘子的故事,则在曲折情节中传递着善恶有报的朴素价值观。这些故事跨越时空,为端午节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神秘色彩,其中蕴藏的智慧与精神,是迎难而上的勇气、守护家园的担当,更是携手共进的信念。
端午文化如同一条柔韧的丝线,将传统与现代紧密相连。在岁月流转中,端午习俗与本土生活相融相生,无论是家家户户包粽子时粽叶的清香,孩童们腕间佩戴的五彩丝线,还是悬挂在门楣的艾草,都像是镌刻在血脉里的文化基因,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无声中延续着文化的脉络,凝聚着浓浓的乡土情怀与文化认同,它早已超越节日本身,化作生活的底色,成为连接过去、当下与未来的精神纽带,让每个平凡日子都浸润着文化的韵味,为中华文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端午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核,与时代发展的命题高度契合。龙舟竞渡时,众人同频发力,破浪前行,映射着协同奋进的智慧;粽子由粽叶包裹、丝线缠绕,象征着团结凝聚的力量;艾草悬门,香囊随身,寄托着守护美好生活的愿景。这些文化符号中蕴藏的精神密码,正是在新时代破局突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端午文化赋予我们奋进的底气,在探索绿色发展的征程上,在推进基层治理的实践中,我们不妨以龙舟竞渡的协作意识打破壁垒,以艾草驱邪的果敢担当直面难题,以粽米凝聚的团结力量共克时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将文化基因转化为行动自觉,在时代浪潮中锚定航向,驶向更广阔的天地。
端午的龙舟已经起航,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未来的希望,以全新的姿态与时代同频共振。这不仅是记忆里温暖的回响,也是未来路上坚定的支撑。传承不是复刻过去,而是让文化精神在创新中焕发新生,让每个奋斗的足迹都闪耀文化的光芒,在岁月长河中书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精彩篇章。(作者:天津市津南区双新街社建办 李逸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