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住在平房,但谢贵元的家里比记者想象的农村室内要暖和许多。阳光透过门窗斜斜地铺洒进来,给谢贵元的一头银发镶上了一圈柔和的光晕。此时,谢贵元正坐在一张小方桌前读报,胸前的党徽熠熠闪光。
从屋中的陈设可以看出,他家并不算富裕,这张小小的方桌是谢贵元每天读报学习的地方。“我是2003年从公安津南分局退休的,到现在有差不多20年了。”说到20年时,他语气中小小的惊诧似乎在感叹时光的流逝。“谢大爷特别爱学习,国家的大政方针、时事热点他都了解。别看80岁了,智能手机用得可熟练了,‘学习强国’APP他经常浏览。”公安津南分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时,谢贵元翻开一个记事本,扉页上写着“自行车长时间放着不用就会生锈、不好用,脑子也一样。”爱党、爱学习、热心肠的谢贵元是津南区双桥河镇“板凳课堂”的创始人。
“板凳课堂”的“旧址”就在谢贵元家门口,黑色油漆涂成的黑板很是惹眼。关于“板凳课堂”是什么?又是如何办起来的?那还得从2019年说起。当时天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闲不住的谢贵元自告奋勇成为一名志愿者。见村民们经常坐在他家墙边闲话家常,他便也加入进来做起了环保宣传。“大家挺爱听,而且没白听,是真的有行为上的变化。”不仅如此,热心公益事业的谢贵元还成为家门口共享书屋的图书管理员。他及时更新报刊,反馈读者意见建议,并且主动拿出自家的小板凳供读者使用。在担任图书管理员期间,谢贵元发现有的人虽然读书看报却不能很好地理解相关政策。之前的环保宣传给了他信心,于是他主动请缨担任理论宣讲员,为的是把好的理论政策、文明新风传递给村民。在村委会的支持下,谢贵元在自家门口的白墙上用黑漆涂制了一块小黑板,又备上十几个小板凳,西官房村的“板凳课堂”就这样诞生了。
谢贵元深知,要做好理论宣讲,首先自己要熟知理论、弄懂理论、吃透理论。为此,他广泛收集素材,不但自费购买书籍学习,还充分利用镇村订阅的党报党刊阅读最新理论文章,同时利用广播电视及新媒体收集国内外重大新闻时事和动态。遇到不懂的知识点,他随手记录下来,然后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他人直到学懂弄通。
谢贵元说,别看村民们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但头脑还是挺聪明的,只需要稍加点拨,就能无师自通。“我告诉自己,别觉得你有点儿文化就跟人家讲‘之乎者也’,得讲大伙儿听得懂、记得住的话,把大道理变成小故事。”谢贵元一针见血地道出了自己的宣讲经验。通俗的语言,鲜活的事例、身边的典型、客观的数据……高深的理论在他的口中变为通俗易懂的“大白话”,枯燥乏味的宣讲课堂在他的讲授下变得生动有趣。
谢贵元对“板凳课堂”既投入精力又投入情感,他喜欢做木工活,“板凳课堂”的每个板凳都出自他手。在一次制作中,谢贵元的脚不慎被锯伤,外出时需要拄拐行走,但是谈起近期的时政新闻、理论精神,他仍侃侃而谈,甚至忘记坐下休息。如果光看谢贵元高谈阔论、兴高采烈的样子,你一定看不出来这是一位脚部刚受过伤的老人。脚伤刚刚有所好转,“板凳课堂”就又开课了。
“那块拿油漆刷出来的黑板不好用,写上去的字也容易蹭掉。听课的人越来越多,在镇里的支持下,在离我家不远处新开辟了一块地方作为‘板凳课堂’的开课地点。”慢慢地“,板凳课堂”的名号越来越响,越来越多的村民们喜欢来这里听谢贵元“开讲”。近年来,谢贵元先后受邀或自主为入党积极分子、妇女干部、小学生、退休干部、来村参观人员等进行了数十次宣讲,内容涉及党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村规民约、乡风文明、村容村貌变化等方方面面。随着“板凳课堂”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村里乱扔垃圾的人少了,家里的“小牌桌”少了;懂政策爱学习的人多了,孝敬父母的人多了,参加志愿服务的人多了……如今,在西官房村,“有难事,去问问谢贵元”成为不少居民的共识。
采访时间有限,但谢贵元说的这样一段话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我是个党员,不能忘了初心。我经常会问一问自己,当初入党时自己是怎么说的……不管我多老,哪怕只有芝麻粒那么大的力量,我也会贡献出来。”(安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