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津市委网信办主办,北辰区委网信办承办的2022年天津市原创网络公益歌曲大赛于近日发出了征集令。这是此项活动走过的第六个年头。
大赛将网络公益工程和网络文化建设等重大主题有机结合,全面激发社会各界创作网络文艺作品的热情,在推动网络文明建设、提升网民网络素养、展示网民良好精神风貌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结合扎实开展“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的主题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工作,创作生产出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产品,汇聚网络公益力量,深化网络文明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共建共享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的新格局。
坚持守正创新,培育积极健康网络文化
2017年,北辰区委网信办开始探索打造网络公益歌曲大赛活动,通过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为网络文明建设凝聚更加广泛的公益力量。
2019年,在天津市委网信办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这项活动升级为全市网络文明建设的品牌活动,群众参与度、社会知名度得到了大幅提升,活动品牌效应和网络影响力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从2020年开始,天津市网络公益歌曲大赛将原创作为征集重点,将征集范围从全市各高校拓展到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在注重原创、彰显特色的基础上,围绕建党百年、脱贫攻坚、圆梦小康、乡村振兴等重大主题和新时代天津故事征集原创歌曲200余首。《问红船》《我对党旗说》《小康路上洒满阳光》等一批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的原创网络视听文化产品脱颖而出,有力培育了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同时也形成了礼赞祖国、歌唱天津的良好舆论氛围,为建设高质量的网络文明做出了天津贡献。
每年大赛的颁奖仪式暨歌曲展播活动都成了全市网民关注的焦点。120余万网民通过直播平台“云端打卡”等形式观看大赛颁奖盛况。展演活动精准把握了时代脉搏,讴歌了时代发展,唱响了时代的好声音。
获得2021年度歌曲一等奖的《问红船》演唱者刘慧慧说:“从歌词中我们能够感受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当代年轻人应该弘扬红船精神,传承初心使命。”
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大学生林宸旭带着自己作词作曲演唱的歌曲《不曾走远》参加了展演活动。他希望通过这首歌来激发年轻人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图为“永远跟党走 唱支歌儿给党听”2021年天津市原创网络红歌汇暨第三届天津市大学生网络公益歌曲大赛颁奖仪式现场。
借助媒体融合优势,提升活动传播效能
为充分发挥互联网协会、爱心互联网企业、大学生公益社团的联动作用,广泛借助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扩大中国好网民理念和网络公益工程的传播力、影响力。天津市委网信办组织各类网站和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小康网,以及津云、天津文明网等网络媒体,腾讯网、新浪网、搜狐新闻、澎湃新闻、一点资讯等各大商业网站也纷纷参与,全方位多角度报道了原创网络公益歌曲从征集、展播、投票,以及颁奖仪式的全过程。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具有联动性的融媒体矩阵,相关话题网上阅读量突破5000万+,形成了人人参与、全民公益的良好氛围。
增强网络公益属性,传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网络公益传递能量,尚德之风温暖津城。天津市网络公益歌曲大赛不仅仅是一场赛事,更是一场汇聚善意的社会行动。天津市委网信办、北辰区委网信办让公益事业主动触网、融网,借助歌曲大赛影响力,面向全市公开征集网络公益项目,并积极通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等正规渠道,为网络公益事业募集资金。其中,2019年通过天津市慈善协会在腾讯公益平台发起针对甘肃省华池县“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热心网友募集公益资金共计1.3万笔,共筹集款项100.9952万元,帮助当地10户五保户家庭修缮危房,购置1辆急救车辆和部分医疗设施,资助15名在读高中贫困学生,对67户贫困户共计投放201个养殖蜂箱,完成混交栽植大果沙棘、油松、刺槐林业种植达到1000亩的预期目标。与此同时,鼓励更多的互联网企业积极参与到网络扶贫行动中来。
图为在2019年天津市首届网络公益歌曲大赛总决赛上,爱心企业代表向甘肃省华池县捐款。
从提出“想唱就唱,唱出网络公益新力量”到“高昂的主旋律之歌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再到“倡导网络原创推动网络文化健康繁荣发展”……网络公益歌曲大赛始终立足创新,紧跟潮流,逐步从区域网络公益活动发展为天津“网络公益工程”的品牌项目,不仅吸引了全市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更得到来自河北、内蒙古、江苏、福建、四川等地的积极响应。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更有意思,吸引凝聚了更多网民投身到网络公益活动、网络文明建设中来,汇聚了向上向善力量,携手共建网络文明,不断提高“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和“网络公益工程”的传播力、吸引力、影响力和引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