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化 > 智慧社区 > 试点画廊

武清区杨村街道站北路社区

武清区

武清区   |  2025-07-17 10:18:48

一、基本情况

武清区杨村街道站北路社区下辖香槟城、盛世华府2个住宅小区及周边商铺,共有49栋住宅楼,常住人口4779人,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473人,社区“隔代抚养”“代际留守”现象较为普遍,老年人养老需求与照护资源失衡问题突出。传统养老模式存在诸多痛点、堵点,如人工巡访效率低、服务供给碎片化、社会力量参与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为破解这些难题,站北路社区党总支坚持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以智慧养老为切入点,构建“党建领航、数字赋能、共治共享”的智慧养老新模式,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主要做法

(一)“红色引擎”领航,凝聚智慧养老合力

一是建强社区治理组织体系。充分发挥社区党总支核心作用,健全完善“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门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社区治理组织架构,组建以家庭、党员、网格员、志愿者为主体的多元应急响应养老服务队伍,招募志愿者431人,转型赋能志愿者小队11支,实现老年人、家庭、社区网格、党员、志愿者与健康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二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社区老党员“人熟、地熟、底清”的优势,鼓励社区党员活跃在社区治理的第一线,深度开展社区文明风尚宣传、邻里关系协调等社区治理工作,切实发挥党员在楼门当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党组织触角延伸到社区治理“神经末梢”,贡献“银发力量”,实现老有所为,提升自我价值感的同时助力基层治理效能提升。三是构建协调联动治理机制。建立社区“全科网格”联席机制,将社区网格员、社区党员、楼门栋长、小区物业、街道职能部门、社区民警一并纳入基层治理网格,共同开展治理工作。依托街道片区党建全科网格联动群,及时上报社区网格巡查发现问题,并立即开展处置,形成工作闭环。每周召开一次社区联席会议,在问题现场研判并制定整改措施,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自2024年以来累计处置问题261件。

(二)“蓝色引擎”赋能,构建智慧养老矩阵

一是建设智慧助老指挥中心。联合孝德养老机构等专业力量,建设智慧助老指挥中心,依托“防跌倒火柴人”智能摄像头、燃气报警器等监测设备,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数据集成分析,形成“信息采集—智能预警—即时响应”的应急处置流程,实现老年人居家风险“可感知、快处置、全兜底”。二是打造三中心一体化指挥调度平台。依托街道三中心一体化指挥调度平台,通过网格员的工作手机和记录仪,将走访过程中收集的老年人生活诉求或基层治理意见建议直接上传至平台,链接街道、社区、公安三方力量,由平台调度员签收流转指令单,实现诉求数字化转办,构建起“巡查全覆盖、数据全流转、治理全协同”的智慧养老基层支撑体系,累计收集解决老年人生活诉求10个,大大提升社区智慧养老治理效能,实现智慧养老“巡办一体”。三是建立“时间储蓄”志愿服务模式。面向全社区推广“全时社区”志愿服务小程序,号召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志愿活动中来,结合本社区“暖阳时光驿站”实体站点,打造“暖阳时光驿站”时间储蓄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可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获取时长积分并在需要时兑换相应的志愿服务。将志愿服务资源化、数字化,充分带动起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积极宣传倡导“以志愿换志愿”的服务理念,构建以”小老服务老老“的代际互助模式,形成“科技赋能志愿、志愿反哺养老”的良性循环。

(三)“银色引擎”聚力,整合智慧养老资源

一是创新“银发服务”新场景。积极梳理社区老年人服务资源,统筹联动家政、维修、助餐站点、医疗等149家服务商及公益服务伙伴,集中进驻“智慧养老云平台”,涵盖4家医院、7家便民超市、5家药店等生活医疗服务主体,着力打造15分钟应急响应圈、养老服务圈、医疗保障圈,将安全守护与养老服务精准送达老年人身边,多维度满足养老需求。二是拓展“银发服务”新维度。整合志愿者信息库,应用大数据技术全面分析每位志愿者活跃时段与专长,将老年人需求与最适宜的志愿者精准匹配,实现“需求发布—智能派单—服务跟踪”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提高志愿服务效能,累计为老年人提供日常就医陪同、智能产品使用等“点单式”服务140次,实现志愿温情与科技便利深度融合。三是激活“银发服务”新动能。加强与区民政局、南楼派出所等5家单位联建共建,针对预防电信诈骗、弘扬传统文化、绿色节能生活等领域重点内容,面向辖区老年人进行集中和入户宣传宣讲活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不断提升数字素养,变“养老”为“享老”,智享晚年生活。

三、工作成效

通过党建引领智慧养老模式的持续深化,站北路社区在养老服务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破解了社区养老服务难题,实现了社区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和人性化。一是党组织凝聚力显著增强。横向整合81名在职党员纳入“双报到”服务体系,形成“党组织统筹指挥、党员下沉网格、服务触达楼门”的立体化治理格局。依托党组织,全年累计开展防诈骗宣传、文明养犬等宣传宣讲类活动400余次,党员观影、迎新春等文化服务类活动20余次,场均服务人数约100人,提升了居民社区归属感与凝聚力。二是养老服务供给不断扩大。为老年人提供日常体检、便捷就医、学习智能产品等生活服务累计220余场次。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生活化服务680余次,群众满意率达100%,切实解决了特殊群体的实际生活难题,提升了养老服务可及性与满意度。三是应急处置效能实现提升。累计处理燃气报警、紧急送医等8类应急响应事件300余起,紧急事件实现30秒响应、15分钟处置,关键救援时效性大幅增强,黄金救援成功率显著提高,社区安全防护网更加牢固。

下一步,将不断创新养老服务新应用、新场景,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强化党建引领,赋能智慧养老项目提质增效。进一步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养老服务的治理效能,推动项目从“有温度”向“高品质”跨越。持续完善党建联动机制,加强社区党组织与各方力量的协同配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二是持续链接社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依托智慧平台链接更多社会资源,形成“医、养、康、乐”资源聚合网络,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和高效流动,打造多层次、立体化的养老服务生态体系。加强与周边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等的合作,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养服务。三是开展老年人培训,助力银龄跨越数字鸿沟。针对不会使用智能设备的老人,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一对一”教学,帮助其掌握平台基础操作(如求助呼叫、活动报名),避免老年人因“不会用”被排除在智慧服务之外。同时,定期举办智能设备使用培训课程,提升老年人的数字素养,使其更好地融入智慧养老生活。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