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科技赋能,激发智治活力。东丽区赏湖苑社区结合居民群众需求以及基层治理实效,广泛推动社区智慧化管理建设,推进“i东丽湖”小程序、“津治通”智慧治理云平台应用,形成社区服务平台有效衔接,闭环管理。推进社区“智能生活”场景应用,创新智慧社区建设,开展智能感知技术,丰富社区生活数字化应用场景,切实为群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努力做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
(一)社区服务平台智能化,提升基层治理实效
一是充分利用网格“平台+机制”,释放治理活力。围绕科技赋能,发掘共治“新”活力。借助大数据等科技手段,着力提升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能力,通过“i东丽湖”小程序及“津治通”智能网格平台,打造一刻钟的便民生活圈,建立“你有需求我来办”现场办公问题协调机制,着力破解居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推进“i东丽湖”小程序应用,开展“群众诉求、隐患上报、暖心服务、爱心银行”等基层治理特色服务,使用平台实现微网格内事件“上报-接单-处理-反馈-积分”的闭环管理,多措并举推动实现微网格治理方式智慧化。二是聚焦“需求+服务”,畅通服务渠道。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将各类利民政策信息宣传到千家万户。建立社区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多种宣传路径,线上通过朋友圈、网格群及时转发时政热点、实时消息,宣传党的政策、同步更新便民政策清单,线下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宣传,实现政策宣传全覆盖,打通基层神经末梢。加强矛盾纠纷“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及时收集群众反映难题、畅通信息反映渠道,通过“i东丽湖”小程序实现线上加入志愿者功能,在社区治理中发现的问题,通过随手拍功能,报送身边隐患,实现各类矛盾纠纷、风险隐患、群众急难问题线上流转,线下处置,推动辖区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二)社区服务设施智能化,提升居民幸福感
一是建立社区24小时智慧服务站,便捷居民日常生活。在党群服务中心内设置24小时智慧服务站,提供24小时自助购买燃气、缴纳供热费、领取垃圾袋、计生用品等各类服务。二是加强智慧物业建设,推进小区智能化管理。依托万科物业智能服务产品,在社区幸福驿站安装“凤梨一号”终端机器,实现物业缴费、装修办理、居住证开具明、车辆延期等10余项业务24小时智能化自助办理。对小区人行出入口、单元门禁进行升级改造,增加人脸识别及“睿开”门禁,智能访客登记系统,实现一部手机、一张脸快速通行,提高居民群众通行效率及安全防范,实现小区出入系统智能化。三是不断拓展各类服务,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依托“i东丽湖”小程序,为居民提供“找书记、随手拍、便民生活圈、驿站地图、志愿活动、积分换物”等30余项服务功能,便于居民及时了解社区动态、获得信息资讯、提出意见建议。依托万科“住这儿”APP,拓展居民衣食住行等各类服务内容,涵盖维修、开锁、家政等各到家服务、房屋租售、友邻市集等各类便民服务内容,还能在软件上进行低价购水、快递查询等个性化服务,便捷居民日常生活。
(三)社区服务场景智能化,提升基层服务效能
一是推动智慧治理双向赋能,减轻基层负担。依托“i东丽湖”小程序、“津治通”,实现数据统计、特殊人员走访提醒、居民活动报名等各类功能,切实为社区开展工作赋能减负。针对平台中上报的问题事件开展统计分析,总结辖区热点问题、高频事件,为社区制定预警机制提供依据。二是应用多场景智能化治理办法,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在社区内推进“一网统管”,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介入、早治理,在社区工作中充分运用统计助手、问卷星等小程序功能,广泛搜集居民群众意见建议,从发现的“小问题”入手,因“题”制宜,开展形式多样、方法不一的“微调研”,迅速、及时地摸清实情、把脉症结、提出建议,群策群力关注小区的发展与建设。利用社区现有的阵地载体空间,社区特色活动二维码扫描服务,让居民群众更好的了解社区服务内容,同时通过“空间换服务”,丰富阵地服务内容,在强化基层治理新活力上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