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化 > 试点画廊

打造“网警融合”新模式 奏响智慧社区“三部曲” ——武清区阳光家园社区社区示范点实践案例

武清区

市委网信办   |  2025-07-17 10:02:19

一、点位情况

武清区杨村街道阳光家园社区成立于2016年,由五一阳光锦园、御园和9万平米商业综合体组成,共有楼栋79栋107个楼门3307户居民,先后荣获“天津市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武清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入选“天津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智慧社区示范点”。

二、案例背景

武清区阳光家庭社区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区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工作部署,加快党建引领与科技赋能有机结合,突出“网警融合”,借助网格管理平台与基础警务平台数据对比,实现人户信息融合,掌握各类矛盾纠纷,提高运用信息化手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处置问题能力,推进基层治理走向“智治”,打造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社区。近3年,辖区矛盾纠纷全部就地化解,未发生“民转刑”和个人极端案事件。

三、主要做法

(一)聚焦机制融通,唱响党建引领“主题曲”

一是健全完善“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三级治理体系。成立小区党支部2个,组建网格党支部、“网格+警格”联合党支部、商圈党支部、社会组织党支部等功能型党支部4个,建立网格党小组79个,将党组织服务延伸到基层“神经末梢”。二是构建“五社联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框架。构建以社区为平台、12家社会组织为载体、7名社会工作者为支撑、1215名社区志愿者为辅助、2家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基层治理行动框架,推动社区治理提质增效。三是推动党建引领“网格+警格+N”联席联动机制。构建网格小组长、二级网格员、社区民辅警周通报机制,推动妇联、工会、物业、房产中介等N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依托街道警源治理平台,制定4大类29项协同处置清单,实现非警务警情和网格员发现警务事项双流转和协同处置。

(二)聚焦科技赋能,齐奏智治支撑“交响曲”

一是云端掌控、全网覆盖。升级打造140平米智慧社区指挥中心,全面整合街道指挥调度平台、雪亮工程、物业视频监控等平台资源,接入辖区视频监控376路,实现辖区主干道、公共空间全覆盖巡查,为12名专职网格员配备4G记录仪,每日开展线上实时调度连线,切实压实网格责任。二是多方汇聚、一网融通。依托武清区城市大脑、武清区人房系统和街道指挥调度平台,建立集网格、房屋、人口等25项内容为一体的基础数据库,社区专职网格员联合民辅警坚持每日走访入户,实时更新79栋房屋信息、7845条人口信息。建立“网格员上报—街道接单—联动处置”的问题处置闭环机制,累计处置事件135件,完成率100%。三是聚焦民生、智慧支撑。依托街道智慧养老平台,为社区12名空巢独居老人安装SOS报警、烟感、煤气等物联感知设备,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依托“充分(智慧)就业试点街道”项目,实现居民注册登记577人、周边企业注册215家、帮扶就业32人。借助“津民家”小程序,打造社区特色线上管家式服务平台。

(三)聚焦智慧惠民,谱写便民服务“进行曲”

一是矛盾调解服务聚民心。依托街道“全时社区”小程序,融合纠纷调解、法律咨询、城市管理等功能,发挥6个下属委员会等作用,建立矛盾纠纷数据库,共化解房屋漏水、车位占用等矛盾纠纷21起。近3年,辖区矛盾纠纷全部就地化解,未发生“民转刑”和个人极端案事件。二是挖掘社会资源暖民心。针对辖区出租房屋多、管理难度大等情况,推出特色服务——对出租房屋进行信息登记核验、承租人员更替、钥匙托管等统一管理,目前已完成托管、代管房屋授权600余户。三是推进志愿服务惠民心。打造“文明银行”阳光家园分行,发挥社区12支志愿服务队作用,对社区群众文明行为情况进行线上登记、动态管理、实时监控,通过线上品德积分激励,累计开展项目服务113次,惠及6800余人次。

四、工作成效

示范点建设以来,坚持党建引领、数智赋能,实现信息全采集、事件全掌握、问题全处置、网警全融合,今年以来,共协同处置非警务警情11起、警务事项5起。平台矛盾纠纷化解率100%、群众回访满意率100%、12345调整后满意率100%。相关经验做法在市、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