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天津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收1329亿元,同比增长12.2%;天津已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港口等领域成功落地超过400个人工智能标杆应用场景;国家超算天津中心效能提升,累计支持国家重大领域项目和成果超9000项;‘津心办’平台接入政务服务事项1500余项;‘津治通’贯通全市5900余个社区(村),高效办结事项超2700万起……”
近日,在2025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新闻发布会上,一组亮眼数据勾勒出天津数字经济的强劲脉动。天津正以坚实的数字基础设施、活跃的数据要素市场和深度的城市数字化转型,加速释放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
平台经济领跑,算力筑基赋能
今年一季度,天津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表现亮眼,实现营收1329亿元,同比增长12.2%;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4%,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平台经济在政策创新与头部企业集聚的驱动下增势迅猛,灵活用工、网络货运、循环经济等领域优势持续巩固,平台企业营收达1578亿元,同比增长23%。
在当前信息化、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数据资源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天津高度重视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国内领先的算力支撑体系:统筹优化通算、智算、超算资源,智算规模快速提升至1万P(FP16格式),利用率高达90%。国家超算天津中心效能提升,累计支持国家重大领域项目和成果超9000项。
天津的算力交易枢纽功能也日益凸显。天津市算力交易中心已揭牌上线,作为北方首个集“通智超”一体的省级算力交易中心,该中心承接国家算力监测调度先行先试任务,汇聚全市智能算力4000P,形成通算、智算、超算一体化封装能力。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在津运营,已连接国内14个省区市的20多家超算和智算中心,上线7000多款算力服务商品。
数据流通的基础也在持续夯实。天津加快数联网试点建设,启动全市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统一底座建设,推动南开区、河北区等先行部署应用。公开发布工业、交通、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180个高质量数据集,支撑研发训练“天河”“海河”系列行业大模型。
产业生态的构建同样在加速。天津市算力产业发展联盟已成立,聚集上下游成员单位140家。出台天津市算力券政策措施,举办宣贯会、产业对接活动,大力支持重点行业算力应用,积极营造创新生态产业。
数据要素激活,场景应用深化
数据要素的活力正被有效激发。天津积极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与城市数字化转型,赋能千行百业。
摸清“家底”是第一步,通过开展公共数据资源摸底调查,天津梳理数据资源目录38773个,形成全市公共数据管理“一本账”。
在授权运营方面,天津取得了积极突破。实施《天津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管理暂行办法》,分两批次遴选市交通运输委、市工信局、市地方金融管理局等3个行业试点建设单位及滨海新区、武清区等10个区级试点建设单位,累计推出“网约车识别模型”“农村土地流转信用评价模型”等30余种数据产品和服务。其中,市交通运输委依托开放数据推出的“网约车标识模型”公共数据产品,“网约车标识模型”有效提升监管效率、预防保险欺诈;“农村土地流转信用评价”助力金融机构精准评估,畅通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
国家试点示范项目正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物流数据开放互联”“强化政务数据有序共享,推动基层报表数据‘只报一次’”入选国家数据局示范场景。天津获批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城市,重点开展多式联运数据共享、国际物流服务、枢纽间数据互联等任务。打造两条多式联运线路建设国际贸易协同服务平台等任务,助力降低物流成本,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智慧城市升级,基层减负增效
智慧城市的蓝图正在天津加速落地。天津市以提高城市管理运行整体效能,服务城市治理、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为核心目标,制定全市智慧城市总体方案,谋划实施数字化城运平台、一体化数据底座等一批重点项目,实现公共数据集中管理、共享开放、多元使用。在保障城市安全方面,聚焦韧性安全领域,建设应急管理“一张图”,归集水务、气象、消防、公安等部门数据,加强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监测等领域物联感知建设,提升全市安全生产监测预警、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应急通讯保障和救援能力。
城市管理也因数字化变得更精细。重点打造的燃气监管、停车服务等场景,通过多部门业务数据协同、红外传感和大数据分析,识别管道泄漏隐患,提升燃气安全风险管控能力;同时归集城管、公安、交通以及各区分散的停车数据,打造全市共享共用的停车服务数据库,实现全市停车服务动态管理。
交通管理领域的智能化水平以及防洪防汛能力也因技术应用得到提升。建设的“三站一场”智能监管场景,精准识别非法揽客等行为,提升智能化、精准化管理服务水平。防洪防汛领域,则利用数字孪生等技术建设防洪调度指挥平台,增强监测预警能力。
政务服务持续优化便民惠企体验。持续丰富“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如“建设项目开工一件事”“个人身后一件事”。基层减负成效显著,天津市统筹推动基层报表数据“只报一次”工作,升级完善“津治通”平台“一张表”系统,为报表全流程提供信息化支撑,大幅减轻基层负担,该场景入选国家数据局公共数据“跑起来”示范场景。
此外,数据要素的创新应用正持续释放红利。天津通过举办“数据要素×”大赛天津分赛,涌现出城市生命线、智能油田、零碳制造等典型案例,市数据局以赛促用,以用立业,加快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加快城市治理、工业制造、绿色低碳等领域高质量数据要素赋能应用场景建设,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提升服务能力,拓展服务深度
数字技术正让社会服务更贴心便捷。今年以来,天津市数字社会综合应用平台“津心办”等平台持续强化服务支撑作用,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其中,“津心办”平台围绕重点场景需求,主动对接社保、住建、气象、公积金等职能部门,接入各类政务服务事项1500余项。同时拓展京津冀“跨省通办”专区服务深度,积极推进北京、河北两地用户体系对接,已累计上线三地“跨省通办”事项53项。
在基层治理层面,“津治通”平台发挥着关键作用。该平台始终以全科网格事件协同处置为核心,通过网格化机制和信息化手段,依据详尽的社会治理事项清单进行任务快速分发。该平台已成功解决众多城市管理、市容环境、公共安全及城市设施治理问题,实现了平台受理、分析研判、分流交办、全程监督及评价反馈的全流程管理。目前,该平台已覆盖全市16个区5900余个社区(村)2万余个网格支撑办结各类事项2700万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