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信动态 > 全国

网信数据|“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成就解读

《中国网信》2025年第9期   |  2025-10-15 14:37:01

《中国网信》杂志开设“网信数据”专栏,呈现最新行业发展相关数据,邀您同我们一起关注。

“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成就

2025年8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成就。“十四五”时期,我国牢牢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全面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数字基础设施实现长足发展。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在规模、技术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截至2025年6月底,5G基站总数与2020年相比增长了5倍达455万个,千兆宽带用户增长了34倍达2.26亿户,算力总规模位于全球第二,有力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带动方面,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形成庞大市场需求,带动集成电路、通信网络设备、计算机、服务器和终端产品等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培育了先进的、完整的产业体系。

数字技术创新实现新突破。集成电路加快布局,形成覆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和装备的完整产业链。国产操作系统加速崛起,以鸿蒙系统为例,鸿蒙生态设备总量突破11.9亿台,为手机、汽车、家电等1200多类产品装上了“智能中枢”。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实现整体性、系统性跃升,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人形机器人、智能终端等领域不断突破。

数据要素价值加快释放。完善数据基础制度方面,2024年推出了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等21项政策,2025年还将推出数据产权等10多项制度。布局数据基础设施方面,支持各地开展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先行先试,不断夯实数据开发利用的设施底座。推动数据开发利用方面,以场景牵引带动数据要素价值充分释放,深入实施“数据要素×”行动,开展公共数据“跑起来”示范场景建设。培育数据市场方面,一批围绕数据汇聚共享、开发利用的数据企业正在孕育兴起,标准、规范不断推出,数据交易日趋活跃,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正在加快构建。

数字经济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程度显著加深。数字产业化方面,截至2024年底,我国软件收入规模较2020年增长80%,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超70%。产业数字化方面,智能化转变、数字化改造加速推进,建成了万余家智能工厂,覆盖超过80%的制造业行业大类,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成为消费的新潮流。数据要素正加速赋能千行百业发展,农业领域,有的企业利用数据赋能智慧施肥,综合提升产量5.5%;工业领域,有的企业依托海量测井数据开发出行业大模型,钻井决策效率提升了15倍;服务业领域,有的企业利用公路货运行业数据实现司机与货主分钟级车货匹配,提升单车运行效率30%以上。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新增超100个新型职业,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数字公共服务更加可感可及。数字技术显著提升了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普惠水平,让民生保障持续“升温”。“高效办成一件事”已进入制度化、常态化推进的新阶段,越来越多的事项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以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为例,过去为新生儿办理业务需要往返多部门提交材料,如今在线上完成信息填报后,相关数据通过跨部门共享机制自动流转,多个事项可在几天内高效办结。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有效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数字化打破了传统公共服务中的“流程壁垒”“数据壁垒”,在一次次在线办事中实现了高效便捷。

专家解读:

朱敏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2025年8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成就,其中,数据要素价值加快释放是五大显著成就之一。“十四五”时期,我国体系化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将海量数据优势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动力。

以制度创新为先,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根基。制度创新是释放新质生产力潜能的重要途径,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十四五”时期,我国高度重视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等多项政策文件均提及数据基础制度建设。2024年,我国共推出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等21项政策,2025年还将推出数据产权等十多项制度。“十五五”时期,随着数据基础制度的不断健全完善,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的“卡点”“堵点”问题将大幅缓解,最大限度地保障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

以设施升级为基,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底座。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选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十四五”期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国家政策部署,探索开展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25个城市节点,布局16个省(区、市)的数据基础设施架构,吸引接入数据交易所等各类主体超2000家。北京、天津等19市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试点稳步推进。“十五五”时期,《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等政策将加快实施,围绕数据基础设施技术适配、场景落地、机制创新等方面将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

以数据利用为本,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引擎。数据流通利用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开辟新质生产力发展新空间。“十四五”时期,我国高度重视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以场景牵引带动数据要素价值充分释放。2024年,我国数据生产总量达41.06泽字节(ZB),全球占比达26.67%,有效开放的数据集超37万个。公开发布48个“数据要素×”典型案例和70个“公共数据跑起来”示范场景。“十五五”时期,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将全面建成,企业数据开发利用步伐加快,数据资源供给量质齐升,数据要素价值将全面激活。

以市场培育为要,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载体。数据要素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十四五”时期,我国全面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一批数据企业孕育兴起,2024年,全国数据企业数量超40万家,数据产业规模达5.86万亿元。《国家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国家标准、《数据要素 数据登记确权管理要求》等团体标准以及《数据交易服务规范》等地方标准不断推出。数据交易日趋活跃,2024年,全国数据市场交易规模超1600亿元。“十五五”时期,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将向纵深推进,统一开放、繁荣活跃、竞争有序的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加速构建,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