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水平调查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这是我国第一份关于全国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情况的综合性调查报告。报告通过对272万份网络问卷进行分析,呈现了我国数字素养与技能整体情况,对于摸清底数、找准方向、精准发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数字时代的重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互联网这一关必须要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互联网、大力发展互联网、积极运用互联网、有效治理互联网,我国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0%,是世界公认的网络大国,正在向网络强国迈进。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实现技术要强、内容要强、基础要强、人才要强、国际话语权要强的目标,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充分重视人的因素,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数字化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让全民成为网络强国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凝聚形成建设网络强国的强大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生产力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力资源要素的贡献主要体现为劳动者数量的扩张,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质生产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技术为支撑,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这要求劳动者具备较高的数字素养与技能,不断壮大高水平复合型数字人才队伍,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握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态势,找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当前,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进入快车道,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加速迭代,已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领域崭露头角,并逐步融入千行百业。人工智能具有较强的技术辐射效应,既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动力,也能培育塑造新型劳动者,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面。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成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拥抱人工智能时代的积极举措。
(一)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政策布局日趋完善
(二)各界广泛关注参与的良好氛围基本形成
(三)数字教育培训资源开放共享行动扎实开展
(四)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培育体系初步建立
三、我国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水平调查报告(2024)》是我国首份全面体现全国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水平的调查报告,有助于了解我国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现状,推动以评促建、以评促用、以评促强。报告显示,我国60.61%的成年人和64.69%的未成年人具备初级及以上数字素养与技能,表明多数公民已初步具备适应数字时代发展的素质和能力,展现出我国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深化数字便民惠民等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报告显示,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及以上受教育程度成年人初级及以上水平占比分别为35.37%、54.79%、71.13%、82.73%、91.40%,未成年人相应受教育程度的初级及以上水平占比分别为45.96%、64.65%、71.74%、77.38%、84.22%,数字素养与技能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正相关性关系,表明教育和培训在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可以有效增强个人数字化能力,是开展提升工作的重要抓手。
报告显示,64.69%的未成年人具备初级及以上数字素养与技能,其中12.55%处于高级水平,26.25%处于中级水平,25.89%处于初级水平。未成年人是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原住民”,其整体数字素养与技能水平表现突出,并且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成为网络强国建设新一代主力军的未来可期。
报告显示,全国就业人员具备初级及以上数字素养与技能的占比为67.85%,高于成年人总体水平,表明大多数就业人员初步具备相应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其中“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党的机关、国家机关、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初级及以上水平占比分别比全国就业人员总体水平高11.2、8.4和4.6个百分点,表明工作中经常使用互联网、运用数字化思维和方法有助于提升自身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也已经成为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