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 和合共生
|
“津”今有味:津派文化的多元魅力
|
介就是天津
|
天工开物
|
“链”上天津
|
“津”非昔比
|
百面绘天津
|
鲁班工坊环游记
|
见行见效 津彩绽放
|
2025夏季达沃斯前瞻
|
节气里的大美天津
|
E起唱响我的歌
|
四海声评
|
天津网络法治时间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
聚焦2025全国两会
|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2025天津两会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
|
天津网信系统实施“六项重点工程”
|
2025上合组织峰会
|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天开高教科创园
|
网信普法

陶小莫作
“一眼看去像是某领域专家,结果发现人物和身份都是AI虚构的。”“宣传图片光鲜亮丽,实景却相差万里,后来才知是AI合成的。”随着AI的广泛应用,AI内容违规风险越来越突出,这些内容涉嫌违背公序良俗、侵权抄袭、虚假宣传等。如何构建有效的AI内容治理体系,成为目前多个行业面临的问题。鉴于AI技术的复杂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治理AI违规内容需要实现跨领域的协同。《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已于9月1日正式实施,规定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应有显式标识和隐式标识,平台要强化责任,加强合规审核。监管需持续加码,网民也要切身参与,尝试组建监管、平台、伦理委员会的“共治联盟”,形成治理合力。(作者:时锋)

当前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