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天津数港 > 共享开放

数字赋能, 绘制城市治理“智慧蓝图”

津云   |  2022-05-11 16:20:00

对话人:


  王  双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


  朱绍岳   本报评论员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创新,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朱绍岳:城市的“块头”越大,所要处理的各种信息、数据也就越多。用好数字技术,绘制城市治理的“智慧蓝图”,能够为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有力抓手。


  王双:想要提升治理效能,对城市运行的整体把握尤为重要。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到城市治理领域,通过实现对治理全民性、全时段、全要素、全流程的覆盖,为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打开了更多空间。比如我市着力打造的“智慧交通”和“车联网”,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实现对全市道路实时路况以及众多车辆运行数据的收集和整合,打通这一关节,才能实现集成化、一站式的出行服务。开发更多应用场景,让海量的数据“活”起来,已经成为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


  朱绍岳: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智”在细处,才能“治”在实处。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改变的不仅是治理效率,也是管理思维。您认为,在推进城市治理智慧化过程中,应该如何提升治理精度?


  王双:数字技术为城市实现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治理”铺平了道路,也让我们的目光更多聚焦于整体统一的运行态势上。然而,从最终目的上来讲,治理的效果是指向每一个具体的企业和群众的。因此,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治理内容的系统集成和体系整合固然重要,但思维转变更为关键。不仅盯着运行的每条数据,更聚焦每一个具体的人和物,才能实现各类资源高效配置。通过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北辰区大张庄镇已为众多特殊困难群体建立了实时动态的智慧电子档案,平台根据设定的走访周期,可以智能提醒网格员及时上门入户、询计问需。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治理的针脚才会更细密,城市的运行才会更顺畅。


  朱绍岳:让城市治理更智慧,也离不开横向层面的“互通有无”、协调联动。搭建百姓约吧、居民说事坊等多种形式的议事协商平台,在“共”字上做大文章,能够为城市治理聚合力、添动力,扫清“盲区”。


  王双:智慧化不仅为城市治理理顺了思路、畅通了渠道,也打开了更多横向发展的空间。城市治理涉及方方面面,如果只是单纯地依赖某个部门、个别企业,不仅效率不高,也很难清除城市治理中的隐蔽角落。打通治理边界,为引导社会各方参与到城市治理当中来、贡献自己的智慧提供平台支撑。比如河东区推出的“社区通”、滨海新区推出的“滨海百姓需求”等,这些新技术、新平台,充分拓宽了百姓共建共治共享的渠道。将原本分散、“沉睡”的社会资源和群众力量调动起来,让广大人民群众都参与到城市治理的各个环节中,能够推动城市在整体上形成上下联动、有序参与的治理格局。


  朱绍岳:以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治理,归根到底,是要让社会生活更具智慧,让老百姓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靶向发力、把群众“急难愁盼”放心头,确保城市治理的“供”精准对接百姓的“需”,城市生活才会有“里”有“面”。


  王双:城市治理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因此,以数字化、智能化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关键在于,治理者心中要有一个好的“算法”,这个算法,就是要以老百姓的“急难愁盼”为着力点,以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愿望为目标指向。无论是将服务搬到“线上”的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社区,还是实现线上接单线下办,打通基层社区的“最后一米”,归根结底,以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治理,目的不在于新技术、新应用、新场景本身。简化环节,让老百姓更加便捷地享受各项服务,才是做好各项治理工作的核心要义,也是推动城市治理智慧化、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