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算天、算地、算人” 服务客户超8000家
发挥平台作用 助力三地技术创新
从追赶、并行到全球领先,我国超级计算机的算力水平不断突破。本质上看,超级计算机是一种技术工具,当越来越多的应用需求与其深度融合,工具便逐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正如天津超算中心的科研人员所言,“我们要送技术上门,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助力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充分发挥超算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基于高水平的算力支撑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越来越多北京、河北省的科研单位和企业慕名而来,寻求技术攻关。现在,来自京津冀地区的计算任务占天津超算中心总任务量的三分之二。
“我们的电脑内存和算力都比较有限,使得超大规模深井矿山的仿真计算变得困难,而这样的需求现在越来越多。”位于北京的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有色矿冶工程技术服务业务,其创新中心研发部主任李少辉告诉记者,公司与天津超算中心共同开发了矿业领域的行业专属平台天河矿业云,以开展深井矿山岩石力学仿真分析、冶炼过程数值仿真等工作,突破了超大规模矿山开采中的系统整体仿真优化难题。“由于有了天河超算平台,京津冀企业能够及时使用到国际顶尖的超算资源。”
记者走访中了解到,每隔一段时间,天津超算中心都会组织各行业的技术大咖、专家等开展技术交流。来自河北保定的巨力索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力索具”)被天津超算中心的技术氛围和产业生态所吸引。“我们在天津超算中心附近建立了研发中心,经常和超算的技术专家交流、探讨行业问题,很多时候聊着聊着,思路就有了。”巨力索具相关负责人邰乐告诉记者,“在天津设立研发中心,主要是想利用天津的区位和政策优势吸引优秀人才,并与天津超算中心紧密合作进行技术攻关,提升产品竞争力,‘近水楼台’很方便。”
这些合作只是天津超算中心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缩影。自2017年京津冀大数据协同处理中心在天津超算中心挂牌以来,三地不断在智慧城市、社会公共服务、产业技术等方面加快协同管理、技术融合和数据融合,逐步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任何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产业数据化的推行,都需要强大的算力、算法来解决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讲席教授佟家栋表示,天津超算中心在天津建立并投入运行十多年来,正在发挥重要的基础设施和高端服务平台作用,在京津冀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方面逐步形成了引导和辐射作用,成为京津冀地区协同创新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数字产业创新聚集
带动园区年营收近200亿元
眼下,天津超算中心的超级算力正逐渐转化为生产力。伴随越来越多“超算+”的应用落地,天津超算中心如磁石般吸引相关企业聚集,带动其所在的泰达数字产业园“生态伙伴”不断增加。
再过一段时间,杭州璞睿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的天津子公司将落户泰达数字产业园。这家从事临床研究数字化与智能化探索的企业,因业务涉及大量临床数据,对数据安全存储的需求尤为强烈。“我们到很多企业数据中心和各地超算中心考察过,最终选择了天津超算中心,主要是看中这里信息存储的安全性和服务的专业性,以及平台所形成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该公司总经理王铮坦言,“天河平台的用户聚集了大量医院、医药企业、医药研究所、医疗器械厂商等机构,这些也是我们的潜在客户,未来通过交流合作,能够形成更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此外,天津自贸试验区在天津超算中心建设全国首个联动创新示范基地,探索开展数据产业化试点,未来会有一些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这对我们的吸引力也很大。”
当前,天津超算中心正积极打造数据产业化应用生态。“智能医疗与超算的结合,正是天津超算中心应用研发的众多突破口之一。经过多年探索积累,天津超算中心已建有基因健康、石油勘探、新材料、工业设计与仿真、建筑与智慧城市等十余个专业化平台,不断支撑京津冀乃至全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天津超算中心副主任阎伟表示,数据产业化的最大瓶颈是数据安全与数据信用问题。为此,超算中心提出了“数据不离超算;数据可用不可见;原始数据不参与交易,只交易数据增值的结果”的数据产业化的“天河”模式,破解行业难点痛点问题,助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向发展。
而依托国际领先的算力、大数据等技术服务,天津超算中心所在的泰达数字产业园规模也日益壮大。天津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泰达数字产业园已培育超过300家数字经济企业,汇聚了约6000多名数字产业相关人才,年营业收入近200亿元,并力争到2025年使园区营收达到300亿元,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智能科技数字产业创新服务聚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