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播矩阵 > 媒体矩阵

何以中国|跟紧媒体团,一起来“数读”天津

津云   |  2025-08-08 17:25:49

2025年8月9日,“何以中国·和合共生”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将在天津举办。7日至9日,来自全国二十余家媒体的近百名媒体工作者和正能量网络名人齐聚津城,以一场集中采风活动为牵引,深入体悟天津魅力,以第一视角讲述天津高质量发展故事。

千年古镇:在杨柳青感受津派文化

媒体团首站来到了杨柳青镇中心的石家大院,始建于光绪初年(公元1875年)的石家大院是一座已有140多年历史的大型清代民宅,整个建筑群包含18个院落,曾有“华北第一宅”、“天津第一家”之称。

走过石家大院长长的甬道,采访团队来到了杨柳青民俗文化馆。场馆以“历史·民艺·传承”为主题,以杨柳青木版年画内容为主线,呈现出“运河通航--年画起源柳口”等六大展区。场馆通过引入多媒体数字影像、设置“DIY空间手工艺体验”区等手段打造互动空间,活化了杨柳青特色文化产业,在轻松愉悦的体验氛围中实现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杨柳青年画的主要技法为木版套印手工彩绘,大致分为勾、刻、印、绘、裱五大工序……”这边民俗文化馆讲解员的声音还在耳边回荡,那边画坊中画师就在眼前一笔一划地为年画“莲年有余”补上了颜色。玉成号年画坊源自“玉成号”画庄,创建于1926年。由霍玉棠、韩春荣二人创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柳青镇内仅存始终坚守传统年画制作工艺的一家作坊。为便于人们更深入直观的了解杨柳青年画,玉成号第七代传人张宏于2019年创办了“玉成号”年画体验坊,它不仅是对传统年画艺术的致敬,更是创新与传承的完美融合。

喷水、刷墨、按压,一幅拓印版的年画就新鲜出炉了,媒体团成员亲身参与到年画的制作流程中,感受非遗技艺的精妙。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杜郑敏表示:“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杨家埠是中国三大木版年画起源地,作为一个潍坊人,我一直对年画有着很深的感情,很开心能够有这次机会来到天津,了解杨柳青年画背后的历史渊源,以及传承工艺的匠人们不为人知的艰辛,这是津派文化独特的魅力。”

64天鏖战:在平津战役纪念馆感悟历史风云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中最后一个战役。1948年11月29日,平津战役正式打响,历时64天,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7日下午,媒体团一行来到了位于天津市红桥区的平津战役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是全面展现平津战役取得伟大胜利的专题性纪念馆,由胜利广场、主展馆、多维演示馆和军威园四部分组成,展厅内陈列的藏品文物、军事装备都在向我们展示那64个艰苦奋斗的日日夜夜。

为使游客能够沉浸式感知战争的残酷,先辈的艰辛,平津战役纪念馆进行多元尝试,开设平津战役多维演示馆。据介绍,平津战役纪念馆多维演示馆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球体建筑之一。馆内运用声、光、电、动、烟、战地塑型等高科技演示效果,通过多通道环绕声场、360°旋转看台与8K穹幕数字电影相互交融,再现当年那场波澜壮阔战略大决战的全景场面。影片内容分为《战役决策》《战役实施》《人民支前》《英烈业绩》《伟大胜利》五大篇章。集中体现了“新保安围歼战”、“张家口追歼战”、“天津特大城市攻坚战”恢宏场面。

媒体团跟随场景切换不时发出惊呼,或举起手机拍照,或与同伴交谈,纷纷表示这样的沉浸式体验让人久久难以平静。

多家科创企业落户:去天开园感知天津速度

天工开物,智创未来;天开已开,未来已来。作为天津重点打造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天开园以理念创新带动举措革新,一系列惠企制度安排接力落地,从招商引育,到政务服务;从提前介入,到跟进服务,一个个鲜活的助企案例,上演着“天开速度”,释放着“天开温度”。

天津天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科创服务部部长迟恒烜介绍说,天开园构建了政务服务、科创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和知识服务五位一体的服务生态,零距离扶持企业,帮助企业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成果落地。

南柯优仪是首批入驻天开的新能源项目,聚焦电解水制绿氢能制取关键材料,达到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平。瀚海星云的全息空显为全球创新型技术,可将虚拟化图像浮空成像,不依赖其他实体显示介质,可直接用手指触控空中成像内容进行交互操作。了得智慧是国内较早深耕AI应用层垂类模型与智能体的场景化落地的企业,聚焦企事业单位“数转智改”需求,承接产业链级系统化AI改造,提供单点式智能升级方案。

浪潮入驻天开园已有两年的时间,浪潮通信天津公司业务负责人马小勇说道,入驻天开园主要有政策扶持、市场集中度以及产业资源优势等方面的考量,“浪潮在天津的业务不仅局限于天开园,我们在泰达以及武清都有实体业务落地,未来我们将在智慧园区、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持续发力,在天津,在天开园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天津新偶文化创始人杨勇在参观完天开园后表示,“在这里能切实感受到天津走在科技前沿,像生命科学、芯片技术等类型的产业都在天津有很多落地企业,这不仅展现了天津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更彰显了天津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底气。”

336.9米高空观景:来天津之心收获璀璨津夜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媒体团7日行程的最后一站来到了天津之心津塔观光厅。乘坐电梯,用几秒钟的时间从1层到达59层,穿过走廊,换乘电梯升至79层,便可在336.9米的高空俯瞰津城盛景。作为华北首个300米以上高空观景平台,天津之心津塔观光厅高度达336.9米,360°环形玻璃幕墙将蜿蜒海河、解放桥开合、津湾广场等城市盛景尽收眼底。

据介绍,“天津之心”这一“走心”之名,与几公里外横跨海河的“天津之眼”摩天轮遥相呼应。海河这条天津的母亲河,宛如一条玉带,串联起“天津之眼”“天津之心”以及穿梭其间的海河游船。未来,这三大IP将被整合打造为天津的“必打卡三件套”,实现“你站在津塔上看游船,游船上看风景的人在晚风中看你”。

谈及一整天采风之行的最大感受,南方新闻网记者朱景选择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来概括,“从上午的杨柳青古镇,到下午的天开园、平津战役纪念馆,再到晚上的天津之心,我都深刻感受到天津是一座传统与现代相交融的城市,就像此刻站在天津之心俯瞰地面,蜿蜒的海河旁边车水马龙,霓虹闪烁,但同时路边也有市民在遛弯散心、跳舞唱歌,天津在快与慢之间有着属于自己的魅力与节奏。”(津云新闻记者:杨晨 摄影:吴涛)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