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信动态 > 国际

乌镇夜话·观点荟萃

中国网信网   |  2019-11-25 09:28:00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由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高级别专家咨询委员会主办的“高咨委·乌镇夜话”活动在乌镇国际互联网会展中心成功举办。

  环节一 · 回顾互联网发展的50年
  
肖卡特·阿齐兹  
高咨委委员  
巴基斯坦前总理  
  我想以一个使用者的身份谈谈互联网发展的五十年。互联网的兴起很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它已不再是一个媒介产品,而是一个全球化的事件。未来,互联网会让每个人都成为有智慧的人。同时,互联网还是非常民主的,因为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治理体系”,你可以认为这个观点是对或错的,你也可以不同意别人的观点,有了数据后可以跟别人进行讨论,得出自己的观点,从而用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信息。目前,我们缺少对互联网信息流的有效管理,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的方法,如信息质量控制、推进个人“治理体系”建设等,让互联网这个媒介更加焕发生机。
  
刘易斯·普赞  
伊丽莎白工程奖获得者  
国际互联网名人堂入选者  
  我们在了解互联网带来积极意义的同时,也要知道我们的世界充满了变化。有些国家已经在信息管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让互联网更好地发挥其渠道作用。我们需要一个好的体系,需要社会组织的助力来分辨信息,从而让人们获取到客观、真实的信息。
  
村井纯  
日本互联网之父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  
国际互联网名人堂入选者  
  1969年10月29日,我们测试了互联网,同年开始了对宽带的研究。在七十年代,这是计算机科学和通信工程两个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但我们很好地把二者融合了起来。今天,我们在这里庆祝世界互联网发展五十周年,也是庆祝这两个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国际合作推动了计算机语言的迭代,对互联网下一个五十年的发展也极为重要。
  
田溯宁  
高咨委委员  
宽带资本董事长  
亚信集团董事长  
  还记得在美国留学那会儿,当我们通过互联网在万里之遥就能看到祖国的文字时,一群人就想着要把互联网带回中国去,把这样激动人心的事物和自己的国家分享,这后来也成为了亚信集团当时的一个口号——“把@的胖圈带回中国来”。那个时候,发展互联网也得到了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现在回想起来,理想主义和开放观念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25年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直到今天仍是极具价值的互联网精神。
  环节二 · 数字经济:从中国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到数字经济的崛起
  
维纳·措恩  
高咨委联合主席  
德国互联网之父  
国际互联网名人堂入选者  
  1987年9月14日,我与中国互联网先驱钱天白先生等中国伙伴发出了中国向世界的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走向世界”。中国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做研究,希望能够把我们对互联网初期探索的精神传承下去。我们希望能够帮助中国更好地通过网络与外界互联互通。
  
全吉南  
韩国互联网之父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荣誉教授  
国际互联网名人堂入选者  
  1994年11月,亚太网络工作组(APNG)年会在清华大学召开。这是国际互联网界在中国召开的第一次亚太地区年会,也是互联网会议在中国召开的一个开端。很多人当时参加了这个会议,他们的热情与中国在互联网发展方面取得的瞩目成绩是密不可分的。
  环节三 · 互联网发展的未来
  
拉蒂夫·拉蒂德  
全球IPv6论坛主席  
  我们有42亿个IPv6地址,其中有一些被黑客占用,剩下25亿到26亿个,数量比较有限。因此,目前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我们要去考虑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巨大影响,如何保证它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安全性等问题。
  
林爱慕  
高咨委委员  
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多利益相关方咨询小组主席  
  虽然网络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工具,但是它的很多服务并不能遍及到每一个人。所以我们认为最关键的就是要让网络能够服务全部的人民,并且让所有的声音都能够通过网络公平地传播出来,让现在已经连接起来的各个方面都能参与到网络之中。
  
沈南鹏  
高咨委委员  
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  
  我认为政府和一些主要的利益相关方都应该注重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5G网络建设。网络市场发展迅速,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很多的资本和经验来予以帮助。
  
刘韵洁  
中国互联网先驱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联通科技委主任  
  互联网在消费领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但是还有很多领域有待发挥作用,比如实体经济领域中一些制造业需要的技术、稳定性高的网络、5G应用等。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互联网就不能发挥更大作用。
  
保罗·威尔逊  
高咨委委员  
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总干事  
  互联网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我认为互联网在可行性上只做到了一半。当前世界上只有一半的人可以使用互联网,如果能让没有连接互联网的地方连上网络,即便只有我们现有的技术水平,对他们来说也是突破性的发展。
  
伊亚德·阿尔安尼  
德国爱因斯坦数字未来中心教授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很多国家已经崛起成为互联网的主体。但是,如果让我谈一谈谁会塑造下一个互联网的25年或50年,我觉得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界,也有着不同的原则,但是互联网是没有边境的。我们都有着双重公民身份,既是本国公民,也是互联网公民。在未来,我们需要研究“国家到底在互联网空间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一重要议题。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